太平清醮拍攝攻略-器材篇
一年一度的太平清醮活動剛剛結束,相信在場的朋友,都拍下不少漂亮的相片。所謂「醮」,意思是祭祀活動。據說,太平清醀起源於清朝中葉,當時長洲島上發生瘟疫,不少居民因此喪生。於是居民便到長洲北帝廟舉行醮會,並齋戒三天以示尊敬,疫症才得以消失,從此便開始有太平清醮活動。一般會在農曆四月初五至九左右舉行,其中北帝廟一帶的「搶包山」比賽,更是人所共知,所以又名包山節。
全日活動豐富
太平清醮如此盛大,當然不只搶包山比賽。在日間不同時間,還可看到飄色、醒獅及麒麟隊在島上巡遊,包括另一有名活動「走菩薩」,最初的形式是各社團代表抬起神像,由北社公所起步,爭先跑進北帝廟,向神靈報喜,但現在因秩序緣故,改為順序跑返北帝廟。至於飄色,其實在1930年代,才從廣東佛山沙灣引入。小孩會裝扮成古今人物,或傳說中的角色,站在附有支架的手推花車上。本來每輛花車,都有一個獨立的故事主題,但現今則以針砭時弊為主,會隨神龕之後出發。
高角度拍攝浩瀚場面
在日間拍攝這些活動,主要會用上超廣角及遠攝變焦鏡頭。超廣角變焦鏡超廣角變焦鏡頭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等效焦距相當於16mm,最闊視角可達107°30',不論是記錄飄色活動盛況,還是搶包山比賽時人頭湧湧的場面均可應付自如,有利交代節日背景及表現現場的熱鬧氣氛。要拍攝活動中的重頭節目,通常都是人多擠迫,鏡頭較容易被人群遮擋。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的另一個好處,就是鏡身輕巧,僅重240g,兼備STM步進馬達,拍攝時可輕鬆舉高相機,配合Live View以高角度拍攝,以便清楚拍下整個活動場面,再配合IS防手震系統,可大大減少手震問題。
超淺景深突出飄色主角
在太平清醮中,另一常用的鏡頭就是遠攝變焦鏡頭,主要用於特寫,包括走菩薩及飄色等活動。EF-S 55-250mm f/4-5.6 IS STM同樣備有輕巧的特點,僅重375g,但遠攝能力一點也不弱,最遠等效焦距相當於400mm。遠攝鏡的另一個特點,就是有強烈的壓縮感,同時較容易營造出淺景深效果,拍攝飄色等活動時,可減少拍入不必要事物,從而突出主角的神態表情和動作。另外,此鏡同樣備有STM步進馬達以及IS防手震系統,使用Live View拍攝時同樣有利。
數碼輕便相機隨身快拍
除了使用數碼單鏡反光相機外,配備超強遠攝能力的數碼輕便相機亦是輕便之選。PowerShot SX710 HS雖然機仔細細,但配備25mm超廣角30倍光學變焦鏡頭,一機即可滿足近拍、遠攝的需要。無論是於有限空間內捕捉節慶活動的大環境,還是特寫遠距離景物,都能一一應付,更不怕錯過任何精彩場面!此機同時備有Wi-Fi及NFC功能,可即時將相片傳至智能手機,上載至社交網站與朋友分享。
如果大家錯過了今年的太平清醮,也不用太失望,接下來的六月便有端午節,上述提及的要點,部份同樣可應用這個節日,屆時大家同樣可大顯身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