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下白泥壯麗日落
斜陽日落,一直都是常見的拍攝題材,不過香港幾乎處處都有高樓大廈,要拍攝日落美景並不容易。今次為大家介紹的攝影好去處,位於新界西北部,是在香港觀賞及拍攝日落的著名景點!
廣角遠攝兼備
日落應該怎樣拍呢?在構圖上,最常見的分為兩種,一是以夕陽為主角,太陽的面積會較大,所以通常要用遠攝鏡,一般焦距要達200mm以上。另一種則以夕陽作為配襯,鏡頭焦距由廣角至標準不等。
拍攝夕陽最常遇到的問題,就是光差太大,如要遷就太陽的高光位置,地面上的景物就會過暗,相反若要保留地面細節,夕陽則會過曝。解決方法有兩個,一是在鏡頭前,加上漸變灰濾鏡,藉此減低天空高光位置的亮度,同時保留地上的景物的細節。
第二個方法是使用HDR,現時部份型號的EOS數碼單鏡反光相機(如EOS 6D, 5D Mark III, 7D Mark II),已內置這個功能,配合三腳架後,相機會連拍三張不同曝光的相片,再合成一張高光及暗位皆能保留細節的相片。不然的話,亦可使用自動包圍曝光功能,平衡整張相片的曝光程度。
第二個方法是使用HDR,現時部份型號的EOS數碼單鏡反光相機(如EOS 6D, 5D Mark III, 7D Mark II),已內置這個功能,配合三腳架後,相機會連拍三張不同曝光的相片,再合成一張高光及暗位皆能保留細節的相片。不然的話,亦可使用自動包圍曝光功能,平衡整張相片的曝光程度。
加入前景增強構圖
雖說是拍攝夕陽,但不妨多留意眼前其他景物,令畫面更豐富。就下白泥的環境,常見的前景便有泥灘、船隻、蠔田等,如果備有遠攝鏡,還可以蛇口的貨櫃場作為前景。在畫面比例上,常用的有井字構圖法,即前景(泥灘)約佔畫面三分一,中景(海)約佔三分一,後景(天空)約佔三分一。畫面的主體(夕陽或人物),通常會置中間偏右或偏左位置。
日光製造剪影效果
面向日光拍攝剪影,亦有另一番味道。要拍出剪影,一般可以採用重點測光,以夕陽為測量範圍,令夕陽獲得準確的曝光,因而令眼前的景物變成剪影。如果希望剪影再黑一點的話,可以再適當減低曝光補償。
夕陽水面倒影
下白泥除了是觀看日落的好地方,另一特點它擁有一大片泥灘,假如風浪不是太大的話,便有機會拍下倒影。在夕陽快將落下時,天空及水面都會渲染成橙紅,煞是好看。在技巧上,由於倒影的光度不及天空,同樣可使用漸變灰濾鏡及HDR的技法,藉此減低天空的光度及加強倒影的細節。此外,水面的反光亦值得留意,尤其是特寫泥灘的小植物時,利用反光可造出背光效果,能令相片更添氣氛。
白平衡加強色彩
日落至晚霞的時間,又稱Magic Hour,這段時間光度及色彩變化非常大,在太陽將近落下時,天空的雲彩更會被染紅。如果想進一步渲染這種效果,可先在相機上作一些設定。在相片風格上,可選為風景,色彩飽和度亦可稍為調高。另外在白平衡方面,可選擇「陰影」,又或自行調校色溫,K數值愈大,色彩會更紅(如9000K)。
前往下白泥注意事頂
前往下白泥,最重要是留意潮汐漲退,若想以蠔田、泥灘作為前景,便要留意日落時,是否正值潮退時間,海水高度最好在1米以下(關於潮汐資料,可參閱天文台尖鼻咀潮汐預報圖:http://www.hko.gov.hk/tide/cTBTtide.htm)。
另外亦可留意日落時間,夏天的日落時間通常較晚,一般在下午七時左右,冬天則會較早,約為五時半左右,有時間的話,不妨早到一點預備。由於下白泥是泥灘,最好穿上容易清潔的鞋子。日落後環境會變得昏暗,亦可考慮帶備電筒。
另外亦可留意日落時間,夏天的日落時間通常較晚,一般在下午七時左右,冬天則會較早,約為五時半左右,有時間的話,不妨早到一點預備。由於下白泥是泥灘,最好穿上容易清潔的鞋子。日落後環境會變得昏暗,亦可考慮帶備電筒。
交通
乘西鐵至元朗站,由B出口步行前往泰豐街,轉乘村巴綠色小巴33號或居民巴士NR941,於鴨仔坑下車。沿河流旁邊小路直行,便能到達泥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