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疑問:我需要拍攝RAW檔嗎?
RAW檔與JPEG都是常見的相片格式,兩者比較,RAW所記錄的資訊較多,被指相片質素較高,但事實上兩者差距有多大?是不是每人都應該轉拍RAW檔?
甚麼是RAW檔?
RAW檔是影像格式,是相機感光元件所得到最原始的影像訊號,所記錄的資訊量比一般圖像檔多,所以後製空間相對大,但需要透過電腦軟件輸出成可直接瀏覽的圖片格式,例如JPEG。每個品牌的 RAW 檔格式都不一樣,例如 Canon 的是 CR2,使用時便須留意自己有沒有可支援這些檔案的軟件(例如 Photoshop 或 Lightroom)。
為什麼我要拍RAW?
保留更多細節
RAW檔可記錄更多畫面的資訊,擁有較高的動態範圍,所以在光差比較大的環境之下,相片可以盡量保留光及暗位細節,只需要透過後製調較相片,就可以把表面上看似過曝和死黑的地方呈現出來。以下列相片為例,由於以逆光拍攝,光差非常大,可見相片的前景曝光不足,但光位則近乎過曝:
分別以RAW及JPEG拍攝,然後在後製軟件中調高整體曝光、調高暗位、調低光位、增加對比值,然後比較兩者的分別:
發現兩者都能夠調較至相近的曝光分佈,但如果我們仔細對比兩者的畫質及細節:
就會發現JPEG的色塊問題相比RAW嚴重得多,這是因為JPEG本來所記錄的資訊較少,並遭強行推光所致。
彈性調較色溫
不論拍攝JPEG或RAW,我們都可於後製時重新調較白平衡,但兩者分別在於RAW會記錄相片拍攝時的色溫K數(色溫單位),JPEG則只有一個相對值。所以如果要統一全部相片的色溫時,使用RAW拍攝的話,則只需要把所有相片調至相同K數即可,但JPEG由於沒有記錄原本的K數,所以只可憑肉眼或其他方法統一相片的K數。
為什麼我不要拍RAW?
檔案太大
RAW記錄的資訊多,檔案自然較大,如果相機像素較高的,一張RAW檔幾乎已有50-60MB。雖然可用較大容量的記憶卡儲存相片,但連拍時由於檔案太大,儲存速度相對JPEG較慢,以致不能連續拍攝太多張相片。
我不會後製
剛才提到的RAW檔案好處,全部都與後製過程相關,所以如果你未有後製習慣,就不需要使用RAW檔拍攝。
我的相片平常只放在社交平台,應該用什麼格式才會有最佳效果?
假設你已經決定要改拍RAW檔,由於RAW檔不能以普通程式或瀏覽器展示,所以你還是需要把RAW轉換成JPEG或PNG等格式。但由於社交平台都不能上傳太大的檔案,所以很多時會自動把相片壓縮再上傳,而相片細節就會在上載過程中流失,所以相信不少人都會覺得上載於社交平台的相片與原檔有明顯分別。所以要有最佳的顯示效果,就需要知道你所用的社交平台對相片有什麼要求。
以Facebook為例,檔案像素超過2048px就會進行畫質壓縮,Color Profile轉換成sRGB則會有最佳顯示效果。換句話說,將調整相片至2048px並使用sRGB儲存,就能將相片呈現出最佳的效果。
以Facebook為例,檔案像素超過2048px就會進行畫質壓縮,Color Profile轉換成sRGB則會有最佳顯示效果。換句話說,將調整相片至2048px並使用sRGB儲存,就能將相片呈現出最佳的效果。
以上就是RAW檔的簡單介紹,以及上傳相片的理想方法,歡迎大家用作參考,選擇自己合用的拍攝格式,以及重新整理上傳相片的方法!